培根铸魂 立德树人
鼓楼区校家社协同育人平台

优秀传统文化

徐州市大马路小学:《锣鼓经》导学案

2022-06-28  |  作者:吴音昊    

徐州市大马路小学自主习得导学案

音乐  学科   年级   校本内容

学习内容

1.了解纷繁复杂的锣鼓经。

2.欣赏京剧《曹操与杨修》片段和《红灯记》片段。

3.合作演奏锣鼓经中的 “导板头” “四击头” “收头”。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锣鼓经”及其名称的由来。

2.欣赏《曹操与杨修》《红灯记》片段,发现“锣鼓经”在京剧表演中的作用。

3.合作表演“锣鼓经”体验它的简洁不简单,感受“小小锣鼓经,舞台显乾坤”的独特魅力,深刻体悟京剧文化的博大精深。

学习重难点

小组合作,尝试锣鼓经“导板头” “四击头” “收头”的演奏。

拟采用环节

欣赏、交流、尝试、体验、合作、表演

学习过程

学习指导

一、谈话导入:

先请大家欣赏一小段“锣鼓经”的视频。

师:刚才的片段,在京剧里有一个专业术语你知道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京剧中的“锣鼓经”。



有的同学要问了,不是说武场三大件吗,怎么是五种打击乐器啊?谁来看图解释一下?






你们知道为什么把这些节奏称为“锣鼓经”吗?



请学生读一读这几条“锣鼓经”,感受一下是不是有一点诵读经文的感觉?





京剧锣鼓点都有其具体名称,诸如导板头凤点头四击头等等。你能想出来这些具体的锣鼓点名称怎么来的呢?





二、欣赏《曹操与杨修》片段感受开唱锣鼓

师:老师为你们节选了《曹操与杨修》的片段。我们一起来感受锣鼓经在京剧表演艺术中究竟有哪些作用?


师:我们分小组来合作一段“导板头”


A、指导学生把节奏谱读熟,做到基本会背。

B、先用空手模拟演奏几遍,再操持打击乐器进行合作表演。

C、老师采访学生合作后的感受,指导学生进行后续活动的改进。

三、欣赏《红灯记》片段感受道白和身段的伴奏锣鼓

1.感受锣鼓经在道白和身段的表演艺术中又有哪些作用?


2.分小组来合作一段“四击头”

A、指导学生把节奏谱读熟,做到基本会背。

B、先用空手模拟演奏几遍,再操持打击乐器进行合作表演。

C、请一组同学到台前来表演,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互评、自评。

四、欣赏《曹操与杨修》感受结束锣鼓

1.感受锣鼓经在剧情结束时又能发挥哪些作用?

2.分小组来合作一段“收头”

A、指导学生把节奏谱读熟,做到基本会背。

B、先用空手模拟演奏几遍,再操持打击乐器进行合作表演。

C、老师再一次采访学生合作后的感受。


五、欣赏《红灯记》片段。

这是武场中的三大件,你们刚才欣赏的视频就是由鼓、板、大锣、小锣、铙钹、敲击出的锣鼓点。


鼓、板是一组,大锣、小锣是一组,铙钹是一组。这称为武场三大件。

锣鼓经其实就是以口头背诵的锣鼓谱。也称为锣经,主要是用打击乐的声音组合成各种不同的节奏,将各种打击乐器以不同的方式加以组合,并通过各种不同的节奏形态演奏出来,就形成一套套的锣鼓点。将各种锣鼓点按其实际音响与节奏口头背诵,则称为锣鼓经。是不是有点和尚念经的感觉?没想到吧,是不是有点意思?


为了让各个演奏者在正确的时候打击正确的乐器,并让演员清楚知道什么时候一定有什么样的锣鼓,于是把每一种打法都取一个名字,例如四击头慢长锤急急风而且每一种锣鼓经都有特定的念法及记谱法例如“台”代表小锣、“匡”代表大锣、“七”代表铙钹等,所以慢长锤的念法就是“匡七台七匡七台七……”。是不是很有趣呢?


以烘托舞台上肃穆、悠闲、抒情、紧张、激烈、惊惶的不同的情绪及气氛。在舞台表演上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它是导板第一句唱腔的引奏,也是开端,有引领下面唱腔的意味,故名“导板头


一定要把节奏感读出来才可以持乐器合奏。






唱段中的锣鼓虽然不多,也比较简单,但锣鼓与过门、唱腔的衔接或咬合也是很讲究的,在某种意义上说,能够与文场融为一体、充分体现出京剧音乐特色的锣鼓演奏都在唱段里,理解打好唱段中的锣鼓也需要下很大的功夫。



提示学生在前次合作的基础上思考如何能够利用较短的时间合作完成的更好。






请学生谈一谈合作演奏的体会。

小小的一段节奏打击乐就把大家难倒了,你知道吗,锣鼓点有二百多种,成套的锣鼓点有六十多种,不仅乐队的乐师需要烂熟与胸,每位演员也要熟悉这些锣鼓经



指导学生再次感受锣鼓经在舞台表演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感悟“小小锣鼓经,舞台显乾坤”

教学反思:

实际上自己对京剧艺术也是知之甚少,在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校本化的实践活动中,我一直在学习和京剧有关的文化,这种感觉和体验真的非常美妙,你会不由自主地增强对老祖宗的敬意,也越发体验到京剧文化的“博”“大”“精”“深”,文化自信心在心中逐渐生发。

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次设计是想带领学生从“锣鼓经”的视角来感受京剧文化的多彩。以对“锣鼓经”的认识掀开京剧艺术的另一扇窗户。选定主题在自己学习的过程中才发现原来不曾在意的“锣鼓经”背后有如此多的门道!锣鼓点有二百多种,成套的锣鼓点有六十多种,乐队的乐师需要烂熟与胸,能熟练地背诵各种锣经,只有先熟记各种锣经,方能熟练地掌握各种打击乐器的演奏技术,在实际演奏时,能准确地掌握板眼节奏。演员也同样需要熟悉锣经,依靠锣经来掌握表演的节奏

学生们尝试了一下合作演奏短小的锣鼓经,虽经历多次的磨合、练习、最终能凑合着演奏下来,但是听起来非常生涩,学生体悟到:看似不起眼的锣鼓经竟然如此难打,鼓师手中的板鼓和舞台上的表演动作要配合的天衣无缝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感觉优秀的京剧表演艺术是台前幕后所有人共同的努力结果。

在此次优秀传统文化校本化的实践活动中,我感受到的是老一辈艺术家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和不断创新的聪明才智!在与学生共同探寻京剧深义的过程中体验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一种来自文化自信的精神激发。


集体备课责任人: 吴音昊          个性备课责任人: 吴音昊


审核人:张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