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课引入,激趣蕴思 导语:上课开始,咱们一同走进生活,来欣赏一个短片。(播放微课:舞蹈《千手观音》的画面、世界著名的建筑物、现代生活中奔驰的汽车和翱翔的飞机、传统文化中精美的剪纸和神奇的脸谱、自然界中昆虫的翅膀和植物的叶片……) 提问:仔细观察,画面中所呈现的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对称”有关的数学知识。 自主交流: 1、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带给你什么感受? 2、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其它对称的现象吗? 二、自主探究,体悟特征 (一)出示例3 导语:下面我们就从生活中选取三个对称的物体进一步展开研究。(课件出示蝴蝶、天坛、飞机的图片)如果把这三个物体画下来,就成了这样的平面图形,我们共同来研究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要求:拿出1号信封中这三件物体的平面图,自己折一折、比一比,说说发现了什么? 导语:像这样的图形,大家知道叫什么吗?请打开书83页,自学书上的介绍,找到后画下来并小声读一读。 提问: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什么叫轴对称图形吗?关于轴对称图形,你还有问题想问吗? 引导:这类图形为什么叫轴对称图形呢?轴在哪里呀?看看刚才折的纸片,你能发现吗? (二)试一试 导语:至于怎样判断轴对称图形,我们通过接下来的活动进一步探究。 结合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判断下列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提问:请同学们先初步判断一下,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什么好办法来验证刚才的判断? 要求:请同学们从2号信封中取出这几个平面图形,先仔细观察,再动手折一折进行验证。 提问:现在大家能总结一下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吗? (三)考眼力 1、想想做做第1题:下面的图案哪些是轴对称的?(课件出示) 提问:这些图案还能通过对折的方法进行判断吗? 2、想想做做第2题:下面的英文字母,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三、自主实践,深化认知 导语:欣赏了这么多的轴对称图形,下面就来发挥你的创造力了。 结合例4,引导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彩纸和剪刀,结合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自己动手创作一个轴对称图形。 教师巡视,随机选取学生的作品,展示交流。 四、自主拓展,升华认知 1、欣赏利用对称原理制作的精美剪纸作品。 导语:剪纸是我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民间艺人用自己的巧手创作出一幅幅精美绝伦的作品,我们一同欣赏。 2、除了用彩纸和剪刀创作轴对称图形,还可以用哪些方式呢?请大家课后去尝试,并用想到的方法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作品。
|
学生欣赏短片,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体会对称在科技和文化中的价值,感受对称美。
学生观察并思考画面中这些物体的共同特征。 明确:像这样物体相对应的两边完全相同的特点在数学上称为“对称”。(板书,齐读)。
学生谈感受并举例。
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平面图,先动手操作,再组内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明确:这三个图形对折后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相应板书:对折 完全重合)
请一生读书上的介绍,课件相应出示: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1、为什么叫轴对称图形?2、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明确:这条对折的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所以顾名思义,这类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小组合作:在4人小组里,每人选一种图形,说说判断的理由和结论。 组代表汇报:选择一个图形,说一说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说说理由。 着重强调平行四边形,结合学生所说,利用双色平行四边形学具,强化学生对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小结:利用对折的方法判断,只要对折一次,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反之,无论怎样对折,折痕两边的部分都不能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不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先独立判断,然后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说判断的依据。 明确:要用观察和想象的方法进行判断。
部分字母结合学具演示对折验证。
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彩纸和剪刀,结合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自己动手创作轴对称图形。
学生欣赏民间工艺中精美的剪纸作品。
学生课后尝试用其它方式创作轴对称图形。 |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有两大版块内容:第一,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第二,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对称的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有大量感性、鲜活的素材,而学生在生活中也或多或少接触过对称的物体,只是他们不知道这类物体就是“对称”的物体,即不了解对称的含义,所以我准备把这部分内容做成微课,引导学生在课上通过观看视频了解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感知对称的特点。明确了主题接下来就是选取素材了,对称的现象有很多,所以要精挑细选。首先我想到了舞蹈《千手观音》,在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出演的这个舞蹈无疑是整场晚会的焦点,而舞蹈演员们的很多造型就体现了一种对称美,可以说是动态的对称美;其次,古今中外,有许多著名的建筑也是对称的,北京天安门、巴黎埃菲尔铁塔、印度泰姬陵、伦敦塔桥......可以说是雄伟壮丽的对称美;另外,现代生活中奔驰的汽车、翱翔的飞机,传统文化中精美的剪纸、神奇的脸谱可以帮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对称的科技和文化价值;再走近自然界,蜻蜓、蝴蝶等昆虫因为一对或几对对称的翅膀才能自由飞行,大多数植物叶片的对称体现了这些植物的自然特性更能让我们体会到对称的巨大作用——对称不仅带来美的享受,很多时候也是必须的。此外,到底什么叫对称?我也查了相关资料,这样所有的图片、介绍整合在一起,就成了不到3分钟的视频。 上课伊始,我先请孩子们观看微课,他们看得非常认真,在随后的自主交流中也说得特别好。关于“对称”的理解,有的孩子说,对称的物体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还有的孩子说:对称的物体看起来很美,很舒服.......举生活中对称现象的例子,一个孩子说:“我的脑袋就是对称的。”(补充说明:脸上的五官也是)。另一个孩子说:“我们教室的黑板、课桌面是对称的。”能注意观察身边的物体,真好! 利用微课导入或许我不是先行者,而这种方式也未必适合所有的数学内容,但至少这节课的尝试是成功的。并且,在课前深入钻研教材,找到适合自己也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这种做法也是可行的,我会把这次经历记下来,把这份感觉记下来,从而指引我今后的教学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