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铸魂 立德树人
鼓楼区校家社协同育人平台

优秀传统文化

徐州市大马路小学:《拱形的力量》导学案

2022-06-28  |  作者:袁晋    

徐州市大马路小学自主习得导学案

科学 学科 年级   2 单元   3 课时

学习内容

3拱形的力量

学习目标

1.科学概念

1)知道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2)如果能抵住拱足的外推力,那么拱形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2.过程与方法。

能够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测试纸拱的承重能力实验和搭瓜皮拱活动,体会边实验边思考对深入研究的重要性。(2)让学生了解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体验科技的力量、创作的快乐。

3通过资料让学生感受我国历史上的造桥工艺,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

弄清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设法保持拱形的形状,使它承受更大的压力。

学习难点

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出拱的受力特点。

学习准备

为小组准备:做拱形的纸,铁垫圈若干,画有一定距离的纸

教师自己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课件

学生自己准备:搭瓜皮拱的瓜皮、小刀,四五本书用于抵住拱足

拟采用环节

自主讨论,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激趣导入

出示一些中国古代历史悠久的拱桥图片和古代城门询问学生在古代,材料还不是很多,强度也不是很好的年代。桥以及古代城门都做成拱形原因在里?同学愿意来解开这个千古之謎吗?

二、测试纸拱的承重能力

1.分组进行实验要求学生做好分工与记录

2.提出实验要求:做一个纸拱,试试它能承受压力吗?观察纸拱随着压力的增强,形状有什么变化。

1.搭纸拱的纸要有适当的厚度,如牛皮纸或卡纸,这样的纸当平展时不能承载多大的重量,但当做成拱形后能承载相当的重量,对比比较明显。

3.纸拱有其特点,变形很严重都不垮塌,到底怎么算它能承受多大的重量?所以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个特点,并约定一个标准,纸拱变形到什么程度就算超过它的承载能力,便于后续研究。尽管约定的这个标准不算是很标准,但是很有必要。

4.指导学生分组表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三、怎样使纸拱的形状保持不变

1.老师继续提问:采取什么措施才可以保证纸拱的形状保持不变。

2.分组实验,指导学生分组表述实验结果。

、让拱形承受更大的压力。

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

1.怎样使纸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2.分组实验:要求做好工,并注意哪些条件是要求不变的。

3.提示:根据拱形受压变形的现象,寻找克服变形的方法。

五、搭一个瓜皮拱

1.提问同学通过今天的实验探究,你学习到了什么。

学生发言,了解知识的掌握情况

2.请几位学生当一回设计师,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利用老师提拱的西瓜皮搭建一个拱桥,看谁搭的好,搭的最牢固。

3.全体观看拱桥,教师往上添加砝码,感受拱形的力量。

、长寿的石拱桥

再次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资料,感受丰富多彩和发达的造桥工艺


通过展示现存的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名的拱形桥,如已有1400年历史的赵州桥,800年历史的安平桥,太和门前的金水桥和著名的卢沟桥等。除此之外,展示拱形的古代城门。让学生了解到古代的桥梁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思考其有什么特点让古人选择了这样一种形状来承重,引入对拱形结构的研究。



学生在搭建纸拱的过程中会发现拱在受压力时,拱脚会向两边推,会产生向外推的力。









学生继续测试研究,会知道用书抵住拱脚时拱能承受住较大的压力,而且观察到随着压力的增大,拱开始慢慢变形。这一步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根据拱形的变化分析力的作用,认识到拱形承受压力的特点。

教科书提示观察拱形是如何变形的,引导学生想到把两边的书摞高些,更好抵住拱的外推力。研究纸拱的承重能力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前后承重差别很容易观察,所以没有要求做实验记录。本课配图的资料“拱形承重的秘密”能帮助学生把研究获得的感谢认识提升一步。


搭瓜皮拱是模拟人们用砖、石块建拱的活动。插图中是用西瓜皮搭拱,呈现了搭瓜皮拱的过程和效果。最后对瓜皮拱不夸做出解释,解释的过程是学生把新知识内化的一个过程。





让学生感受我国历史上的造桥工艺。


个性思考:

《拱形的力量》是教科版科学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的第3课时。在本课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形状拱形。对于拱形这一形状学生还是认识和熟悉的,但拱形有多大的力量,学生却没有太多太深入的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但要认识到拱形承重的力量,还需要知道拱形为何能承受较大压力的原因,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这个难点的突破,必须借助于实验,通过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使学生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了解。

利用材料设计合理的实验,亲历科学探究,推想拱形能提高承重能力的原因是本节的难点。抵住拱足,纸拱的承重能力会增加的试验过程中,同样需要学生关注纸拱的形状变化过程,从而发现仅仅是抵住拱足还不行,还要加高拱足两侧物体的高度。因此,经历再次的探究过程拱足两侧的物体高度增加,纸拱的承载能力会更强。这是一个典型的对比实验。考虑到学生的掌握情况不好确定,因此安排了一个讨论实验方案的环节,学生汇报说不出的,我做了补充。这样学生既得到了锻炼,也完善了实验计划。但在加高拱足两侧物体的高度,纸拱的承载能力更强的实验汇报不够充分,以为时间不够了就有些着急。但交流汇报是科学课中比较重要的环节,要多预留些时间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

科学课上有很多的意外和突然,所以在备课的时候不仅做到备课本还要做到备学生,尽可能地对学生可能地回答和想法进行预测,并且不能一味地按照之前的教学设计来安排过程,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集体备课责任人 袁晋               个性备课责任人   袁晋          


审核人:张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