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铸魂 立德树人
鼓楼区校家社协同育人平台

优秀传统文化

徐州市大马路小学:《地球的卫星---月球》导学案

2022-06-28  |  作者:袁晋    

徐州市大马路小学自主习得导学案

科学 学科 年级   3 单元   1 课时

学习内容

1.地球的卫星——月球

学习目标

1.科学概念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在搜集的过程中了解关于月亮的诗歌和神话故事,体会古人对月亮的观察探索。

2)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

2)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3)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

学习重点

搜集整理月球的资料,根据资料的特征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学习难点

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整理。

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月球信息的图片、录像资料、书籍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拟采用环节

自主预习、自主讨论、自主探究

一、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星球是哪一颗吗?

2提问:有关于月球的诗歌和神话故事有很多,谁能背诵一首诗或者说一个故事给大家听。

(预设《静夜思》,《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枫桥夜泊》,《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

3谈话:从这些故事和诗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月球。那么古人对月球有那些认识和疑问?哪些是比较科学的认识,哪些仅仅是想象,缺乏科学的认识?你根据什么来判断?

(预设:认识-月有阴晴圆缺;疑问-明月几时有;想象-月球像地球一样生活着生物)

那么,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的卫星——月球》。(板书课题)

4.指导阅读,出示几组图片,说说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

(梳理板书: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

5.组织讨论:从这些工具的发展过程中,你们知道了些什么?对这些工具,你有没有补充的内容?

6.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于月球的认识是怎样发展的?

(预设:人类探月的技术与工具越来越先进;人类对月球的数据勘测越来越精确;人类对月球的奥妙的了解越来越多;人来对月球的疑惑也越来越多)

二、制作我的“月球卡”

1谈话:课前让大家收集了有关月球的信息,你们收集到了月球哪些方面的信息?

2指导小组,按给定的方法进行交流和分类整理将课前收集的月球资料;

3在小组信息交流之前,问一问大家,小组交流时如何进行发言,发言中有信息冲突该怎么办,搜集到的数据不一样的情况下我们该相信谁的,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处理。

4.总结:从刚才汇报的情况看,同学们收集的信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月球的运动;二是月球的基本情况和相关数据;三是月球的地形;四是有关人类登月的故事。

5指导完成月球基本信息卡的制作,将有关的信息填写在书中;

6小结:制作“月球卡”,我们发现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很多方面与地球不同。

三、拓展延伸

在讨论中产生的分歧是否已经解决? 请大家课后继续搜集更多的有关月球的资料。


通过提问学生导入课堂,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重点:地球的卫星月球。让学生回忆背诵关于月亮的古诗词和神话故事,在积累古诗词,传播传统文化的同时思考古人对于月球的观察和认识。















通过图片和资料让学生总结出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认识过程:从远古时代开始的用肉眼观察月球,用石头、木炭等来作观月记录;用望远镜来观察月球;无人探测器近距离对月球进行科学探测;人类登月进行科学考察与实验。让学生认识到这是一个历时几千年的过程,不仅仅是探测工具不断改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科学不断推进,人类锲而不舍、不断追求精神的写照。









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月球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并记录在“月球卡”上,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内容。这是一个信息交流的活动,也是一个知识不断扩展、形成“头脑风暴”的过程。让学生围绕几个有关月球的主题开展讨论交流活动时,学生们会把不同地方收集到的有关月球的知识“广而告之”,收集到的有关月球的知识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出现差异,这正是交流的价值所在,它其实就是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学生会因为知识的相同而加深印象,也会因为差异产生分歧而产生探究的兴趣。如月球的公转周期有几种,其中包括常说的恒星月和朔望月两种周期。学生也许不会真正理解二者之间的差异,也不需要在课堂上真正让学生理解,而是让学生产生弄清二者差异的兴趣。



个性思考:

《地球的卫星月球》是第三单元宇宙的第1课时,宇宙的神秘莫测加上古人对月球脍炙人口的赞美诗篇,使得学生们对它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究欲。同时宇宙和月球距离我们遥远,更是只能远观使得人们对月球的认识就变得陌生起来。有些孩子是欣喜若狂,有的孩子是愁眉苦脸,因为我之前做过一个小调查,有的学生特别喜欢这方面的知识,进行了大量知识的准备。可是有的孩子就不是很喜欢,有畏难情绪。我认为特别要注意的是除了带给学生基本的知识,关键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考虑到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引起学生对宇宙知识的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并能通过课外阅读、查找资料等途径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进行整理汇总,最后制作成“月球卡”。所以在课前就要布置学生们以个人为单位搜集有关月球的资料信息。结合班级同学在课前对资料收集整理的情况,合理的开展课堂上的交流分析活动,并从一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1.懂得如何处理信息;2.在交流过程中,应关注人类月球的探索历程,从最初的肉眼看,到后来用望远镜看,再到探测器探测,最后到登月探测,认识到人类探月的技术与工具越来越先进,人类对月球的数据勘测越来越精确 ,人来对月球奥秘的了解越来愈多,人类对月球的疑惑也越来越多。使同学经历人类几千年来对宇宙的探索历程;3.了解有关月球的简单情况,如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

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再更多地补充一些图片和视频,以丰富学生地感知。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通过声音图像等信息直接刺激学生地听觉和视觉,激发学生思维地积极性,促使学生感知迅速、记忆牢固、思维灵敏、想象丰富。

通过教学,我发现这样以孩子们为主体的教学形式是值得继续研究和实行的,它对培养孩子们学会如何科学的学习、如何交流、如何分析归纳都是行之有效的。科学这门学科不仅仅是学习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好的科学方法。但在这节课中,我对时间的把握还不到位,对孩子们对信息可信度的判断的引导还很欠缺,说明自己的知识量还有待加强,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更加努力学习。


集体备课责任人 袁晋               个性备课责任人   袁晋        


审核人:张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