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铸魂 立德树人
鼓楼区校家社协同育人平台

思政课堂

徐州市民主路小学:小学思想品德课体验性活动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

2022-06-25  |  作者:周蓓    

徐州市民主路小学:体验式教学模式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本文发表于《新课程教学》(2018.08

摘要:体验式教学活动是用互动沟通的形式、注重教师与学生情感沟通的新型教学方式,其强调教师一定要尊重、欣赏学生,将激发学生潜在能力、带动学生的自主积极性作为其最终的教学目标,这样来达成基础的教学任务内容。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相对较为传统的课程内容,其需要学生在参与跟体验活动中达成学习的目标,创建直至构造与价值观,所以,需要使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体验式教学模式;应用;分析;

小学生依然处在身体、心智发展的初级时期,其接触社会生活的时间还很短暂,针对事物的认知能力依然还停留在感情的方面。所以,其需要使用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取得直接的情感体验,增加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激发学生自身的各项能力。体验式教学活动从教学需求作为出发点,经过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推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深度强化情感体验等方式,完成针对学生的教育与指导,促进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剖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当中所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强调道德法治教育普及,将道德法治课作为教育中的关键内容。尤其是在小学教育中,更强调道德法治课程的有效性。目前小学道德法治课堂教学还面临着一些阻碍,教学效果有待提升。

(一)思想缺乏重视

当前,很多小学教师都还没有意识到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其认为这门学科是可有可无的,欠缺思想观念上的足够重视。许多道德与法治教师仍然被传统教学模式所制约着,运用的教学事例严重和社会现实脱节,其不能很好地符合学生自身的心理特征,教学成效不理想。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之下,课堂氛围比较古板沉闷,学生学习热情不高,不能发挥品德和生活学科的切实作用。不合理的教学方式把学习活动转变成了知识灌输的填鸭式活动,学生只是被动的记笔记,一直以来,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愈来愈少。

(二)教法相对陈旧

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小学课程中一个关键的学科,其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渠道,可是在实际状况中,许多教师都没有有效地使用教学资源,其教学方式依然陈旧。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们思想意识的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自身学习的需要,很多教师依然使用着“教师教、学生学”是传统方式,没有切实的发挥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地位,很多教师为了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运用多媒体设备等先进教学措施,可是通常都是借助的形式,其实际的内容尚未发生变化,一直以来,不但浪费了学校的教学资源,还针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三)生本观念不强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的实践性比较强,其要求学生自身切实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与创新能力,达成针对教材内容的深度理解,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可是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之中,教师通常都尚未切实把握有效的教学方式,所有的教学活动都遵照课本内容进行,其欠缺灵活性,致使教学成效不良。此外,很多教师认为小学生自尊心不强,所以时常运用讽刺、挖苦等方式教育学生,或是在切实实践课堂教学活动中,缺少切实的尊重学生,只简单依据自身的理解针对学生的作业做评价,学生欠缺教师的合理理解,学习的主积极性逐渐下降,致使在未来的学习活动中动力不足。

二、体验式教学方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体验式教学方式指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搭建可看、可听、可经历、可触摸的平台,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悟生活。该教学方式的重要价值在于它可以让个体在活动中获得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体验是将认识转化为能力的原动力。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体验式教学方式呢?笔者结合实践、思考,认为从以下四点着手,收到了很好的教学实效。

(一)创设教学情境,链接学生生活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版)》课标中指出“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的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如何在课堂上巧妙地激活、链接学生的生活?教师一定要经过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强化学生对课程学习与认可的热情,继而激发学生自身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效。教师在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时一定要注意,依据学生当前时期的心理特征与接受能力甄选相应的教学事例,保障学生针对知识内容的切实理解,并且构建的教学情境一定要跟学生的现实生活相一致,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

1. 恰当使用现代化手段。教师在讲授《我与小动物》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工具,播放一些动物的视频课件,让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氛围当中,之后在指引学生阐述自己所喜爱的动物形象,并对其做相应的模仿,使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提升学生针对书本知识内容的理解,并且还能活跃课堂的氛围。

2. 营造真实的任务需求。《课间十分钟》一课教师创设让每个学生设计自己一天的课间可以做什么的真实生活情境,每个人都要出示自己的安排,要有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可以适当更改自己的想法,然后经过全班交流后,再设计属于自己的,更为合理的课间安排。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发表自己的看法,个人性、人性化的对待学生的差异和需求,达到“校园生活真快乐”的主题。

3. 创设突发的课堂情境。我在变变变一课中,为了让学生能够真切地感知自己的情绪变化,教师故意创设情境: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动画片《菲菲生气了》(出示视频画面),动画片的主人公是一个叫菲菲的小女孩,她生气了,发出了火红火红的咆哮,她为什么会这么生气呢?你们想知道吗?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教师点击播放按钮,动画片播放不出来。其实是教师故意创设情境,孩子们本来以为能看到动画片,现在放映不出来了,唉声叹气,情绪低落。此时,教师让学生用桌子上已经摆放好的三个表情图(哭脸、平静、微笑)来表达自己此时的情绪,90%的同学都贴的是哭脸,有4名同学贴的是平静和笑脸,教师肯定大部分同学敢于表达自己的坏情绪的同时,采访贴微笑和平静表情的同学是怎么想的,链接到了下一个环节如何调节坏情绪。

巧妙的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冲突,调动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能够直达内心。在创设情境时,教师一定要甄选相应的语言跟学生讲授,适当鼓励学生,同时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引,达到较好的教学成效。

(二)合作探究学习,提高课堂实效

调动学生自主积极地进行学习,通力合作共同探究学习体验式教学方式所强调的是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与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其要求教师将学生放在学习的核心位置。有些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是相当活跃的,其好奇心重,学习能力比较强,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高,教师一定要切实运用学生的这些优点,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效。

1. 激发合作需求。在学习《餐桌上的学问》一课的时候,教师适当地让学生学会自主思量,在小组内阐述自己的早、午、晚餐的搭配方式,同时判断出其是否科学。教师一定要掌控课堂教学活动的节奏,激发学生讨论的向往,经过小组合作剖析科学、营养的食物搭配方式,树立相应的健康意识,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2. 提升合作实效。《我们小声点儿》的小小“调音师”环节,教师让学生合作讨论、操作研究上课如何挪动椅子声音最小、关门时如何把声音降到最低、中午吃完配餐如何放餐盘等真实情境问题,学生在操作、讨论过程中,不断推翻、重建、完善方法,在群体思维碰撞中真切地感知到自己日常的校园生活最容易产生噪音的场景,并且掌握降低噪音,让大家都能在舒适的环境中学习生活的技能、技巧。

3. 掌握合作方法。《节日大观》一课,为了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不同节日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们,通过罗列出相关的传统节日,学们分组讨论自己如果过节,合作探究各个节日的特点,再以小组为单位上台汇报,总结得出节日的活动形式,如重阳节,登高望远、插茱萸;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活动。通过这样的节日分享,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理解传统节日,主动思考和表达他们如何度过节日,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

自主积极地学习与合作探究是体验式教学方式的关键成分,其要求教师重视养成学生自身发现、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可以独立地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继而取得直接的体验感受,在遭遇不理解的问题的时候,也能经过小组之间的探讨与沟通活动,来分享学生自己的想法,经过合作探究得到想要的答案。

(三)擅于有效提问,促进思维提升

小学生涉入社会生活的时间还很短暂,其思想状态还处在不成熟的时期,欠缺成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一定要给学生提供优质学习环境,并且,使用相应的提问与指引,养成学生自身切实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获得学习的规律,继而达成较好的教学成效

1. 提问要少而精。例如,在学习《春天在哪里》这一课程的时候,教师可帮助学生回忆春天的各种景致,有助于学生理清顺序,找准落足点,继而可以快速找出春天的特性,为避免学生进入混乱的逻辑当中,教师一定要遵照一定的顺序原则,把学生逐渐指引到教材内容当中,重视养成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相应地给予切实的鼓励。相应的简单提问不但能有效带动教学步骤的有序进行,还可以向学生明晰思考方向,练习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

2. 提问要巧而活。我在变变变一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不控制坏情绪带来的严重后果,发现自己的坏情绪,探究调节情绪的方法,尝试调节自己的坏情绪。导入环节——“故事屋里明道理”,老师讲述《小熊溜冰》的故事的时候,并不是自己从头讲到尾,而是在讲述到一些情节时停下来,让学生换位体验小熊的情绪,比如冬天到了,小熊天天盼着去溜冰。好不容易,湖面结冰了,此次此刻,小熊的心情怎么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纷纷说出“高兴、开心、激动”;而妈妈以“太危险”不让小熊去的时候,小熊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失望、伤心、难过”;小熊不听妈妈的劝告,任性地去溜冰,结果掉进了河里,被乌龟伯伯就上来,通过提问“小熊为什么会掉进河里呢?”让学生意识到了有了坏情绪,不去改变,任性做事,危害会很大!开头的导入环节,教师三次适当的中断故事,巧妙地提出问题,使学生通过体验小熊的情绪,主动感知到了坏情绪危害大,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情感和知识的基础。提问时要围绕目标循序推进,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入,从而解决问题、释疑明理。

教师一定要尽可能选择适合学生现实生活的相应问题,增加学生认同感和学习活动中的趣味性描述,给学生养成优良的思索习惯。

(四)开展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

体验式教学方式,要求教师一定要改变自身的角色。将指引学生作为主要的导向,用知识内容讲解为辅助,让学生做相关的调查与搜集资料的活动,同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发言,经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形成一个优质的课堂氛围。

1. 课前体验。在教学可爱的家乡一课时,教师创设了“家乡物产我来夸”的教学环节。课前布置学生可以用寻求家人帮助或上网查资料等方式找自己家乡的物产,再准备不同形式的物产介绍。课上,每位同学先在小组中介绍自己找到家乡的物产,再小组推选代表上台展示。同学们有的做文字介绍,有的进行实物、图片展示,有的现场推销……对自己家乡的物产津津乐道,激发了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我们排好队》一课,把校外哪里要排队和怎样排好队的内容在课前布置给学生和家长,让他们一起到生活中去找,拍下家长工作和日常生活中需要排队的画面。课堂上,教师出示课前学生收集的照片,由学生来介绍排队的地方和怎样排好队。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自己介绍的内容印象深刻,介绍的素材都是来自家长工作中真实的环境,与学生生活距离很近,有助于让学生将排队的规则铭记于心。《风儿轻轻吹》一课,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活动组织的难度很大,可以结合学校春游活动展开“寻找风,与风儿一起玩”实践活动,春游过后带着自己的思考和发现,再回到课堂上交流分享,就可以很好地落实生活化教学目标

2. 课后实践。例如在学习《我和春天一起玩》这一课的时候,教师让学生切实走到大自然当中,在春天自己种植一些花草树木,体验收获的快乐,并且理解大自然的一些规律,获得切实的感知。“道德与法治”中的许多教学内容也是建立在家庭生活的基础上,这就需要家长的配合,形成家校合力,可以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如一年级《吃饭有讲究》一课,教学内容是对学生进行餐桌礼仪,饮食习惯的教育,只有课后家长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指导,才能让学生所学落实到生活中。

教师一定要依据学生的切实表现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注意保障正确的思索方向。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增加学生针对社会上不同工作内容的认知,有助于学生树立自身的人生理想,取得直观的情感体会,达成理想的教学成效。

结束语:

在体验式教学活动当中,学生可以经过认识、了解、体验和感知等具体步骤激发其内心情感,形成自身正确的三观意识,达到理解教材知识内容、养成能力的教学成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切实提升自身对此学科的注重程度,及时有效地创新教学方式,切实发挥各种可利用的教学资源的作用,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利.体验式教学在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6,(12)

[2]杨勇.浅谈如何在小学品德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教学[J].快乐阅读:下旬刊,2012,(7)

[3]李秀英."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5)

[4]王孝平.小学生活与思想品德教学中对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6,(2)

审核人:周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