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铸魂 立德树人
鼓楼区校家社协同育人平台

优秀传统文化

徐州市大马路小学:《父母的难处》导学案

2022-06-28  |  作者:王银娣    

   徐州市大马路小学自主习得导学案

道德与法治 学科   年级   1单元   1 1课时

学习内容

1.父母的难处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理解父母的难处,乐于、学会为父母分忧,形成孝亲敬长、自立自强的品格。

2.根据自己的的问题制定调查、访问、统计的计划,提高学生体验、调查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辩论、讨论、交流让学生体会到自己也能为父母解决一些难处,培养主动为父母分忧的思想意识,并转化为自己积极的行动。

学习重难点

引导学生关注、理解父母的难处,乐于、学会为父母分忧,形成孝亲敬长、自立自强的品格。通过辩论、讨论、交流体验,培养主动为父母分忧的思想意识,并转化为自己积极的行动。

教学准备

课前组织开展“看看父母有多难”的调查活动,并记录在“自主预习单”上。

1.留心生活,观察父母的言行,或者采访父母,了解最近父母有哪些难处。

2.了解一下家里每年用于自己的生活费、教育费用大约是多少,大约占了父母收入的几分之几。

拟采用环节

自主探究、自主交流、自主总结

学习过程

学习指导

一、谈话导入

1.“孝亲敬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知道哪些有关“孝亲敬长”的古语、诗句?

2.可在生活中,很多同学可能会对自己的父母产生很多不满,当你埋怨爸爸妈妈对你要求太高时,当你因感觉父母不理解你而伤心时,当你因父母的批评而感到委屈时……你有没有想过,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你的父母有多难呢?

二、“看看父母有多难”调查活动交流

1.交流父母的难处:

⑴各组派代表将本组了解到的父母某方面难处写在黑板上。

⑵将父母的难处分类。

父母的难处有很多,有经济方面的,有工作方面的,有身体方面的,还有其他方面的。

⑶发现父母的难处哪些是由自己引起,或与自己有关系的。

2.交流自己的花销:

⑴各组统计自己花销所占父母收入的比例。

⑵集体统计。

经过统计,54位同学中,教育费用占父母总收入1/10的有2位,1/5的有3位,1/2的有1位,其余都占到了1/4-1/3。

师小结: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仅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还投入了很大的财力。

4.讨论:父母的那些难处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集体交流自己的感受。

三、小小辩论会:大人的难处我能帮着解决吗?  

1.小组讨论:  

1)说明你同意书中哪方的意见?为什么?  

2)举一两个事例(你亲身经历或看到的、了解到的)来说明你的观点。

2.全班讨论。  

1)全班分成甲、乙方两个大组。推选一位小主持人。

2)甲方为正方,乙方为反方。  

3)宣布规则。先思考3分钟,想好了再说,发言时不能超过5分钟。由于时间关系,发言时不能重复别人的话。认真听别人的发言,尊重别人,不随便插话,等别人说完再发言。

4)全班同学进行辩论。  

四、为父母送去一片阳光

1.你曾经有过哪些理解父母的关爱并为父母分忧的事例?

3.集体交流。

生:如果父母的身体不太好,我们要以提醒他们别忘记吃药;

生:父母心情不好,我们要以给他们说说开心的事儿;

生:如果父母是为孩子的学习情况烦恼,我们应该学会自律,尽自己的能力搞好学习等。

师小结:有时父母的很多难事都是因为自己的孩子,如果我们能少让父母操心说是在为他们解决困难。我们不但要理解他们的难处,而且要主动为父母分担忧愁,不让他操心,为他们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等。也许只是一句安慰的话语,也许只是一杯热茶,也许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都有可能在为父母分担忧愁。我们更要爱自己的父母,回报父母无私的爱,为他们送上一片阳光。

五、制定“我的行动计划”

1.想一想,你觉得你的父母现在有哪些你能帮着解决的难处并写下来。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  

2.回家后和父母好好交流一下,哪些难处是父母现在确实需要解决而你又能帮忙的,制定一张行动计划表,督促自己按照表中的内容去实践,过一段时间后,再举行一个班级交流会。

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因不了解父母的现实生存状态,从而对父母的一些做法产生误解,或是对父母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通过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为理解父母的难处打下心理基础。







通过交流调查结果和统计数据,引起学生内心的震撼。从而引导他们认识到:长期以来,自己一直在被父母关注、呵护的状态下成长,却很少去关注父母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

让道德教育深入人心,正确的做法是思辨,让学生在思辨中明理。在此关键处经常安排小辩论,目的是突破学习难点,推动学生反思,明辨是非,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考虑,联系自己的家庭实际情况,联系父母切实的难处,联系自己日常的行为表现,联系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考虑如何为父母分忧。从发现父母的难处,到寻找到这些难处的根源,再到学生情不自禁的为父母分担忧愁,学生学会了换位思考,关注了父母的内心世界,家庭的亲情也会由然而生。



延伸体验,让孩子们都能在亲情里走一遭,获得新的体验和感悟,并将自己的感悟外化于行,内化于情,拨动心灵的琴弦,形成孝亲敬长、自立自强的品格,奏响动听的成长乐章。

个性反思:

孝亲敬长、自立自强时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孩子,应该了解父母长辈为自己付出的艰辛,懂得感激和报答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是自己的职责,在家庭中,应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五年级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孩子变得越来越不愿与父母沟通交流;很多家长也认为家庭、工作以及自身的难处没有必要和孩子多交流,只要孩子专心学业就行了,这也造成了孩子和家长之间的隔阂,孩子因不了解父母的现实生存状态,从而对父母的一些做法产生误解,或是对父母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

为此,有必要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具体情境中进行体验,通过直接面对家庭中出现的问题,深入体会父母生活的不易、工作的辛苦、为子女和家庭全身心的付出,意识到自己也是家庭的一份子,主动为父母分忧。引导孩子们在感受家庭亲情的基础上向家庭的内在深处进发,更多地了解父母,了解家庭的现实状况,为与父母沟通、理解奠定基础,并建立初步的对家庭、对父母的责任感,这也是对儿童未来生活的一种引导。

课前,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父母的言行,或者采访父母,了解他们的难处;再了解一下家里每年用于自己的生活费、教育费用大约是多少,大约占了父母收入的几分之几。

课上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父母的难处有很多,有经济方面的,有工作方面的,有身体方面的,还有其他方面的。交流中,孩子们还发现,父母的很多难处都和孩子相关。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仅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还投入了很大的财力,经过统计,54位同学中,教育费用占父母总收入1/10的有2位,1/5的有3位,1/2的有1位,其余都占到了1/4-1/3.

面对调查的结果和数据,孩子们很震惊,他们发现,长期以来,自己一直在被父母关注、呵护的状态下成长,却很少去关注父母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考虑,联系自己的家庭实际情况,联系父母切实的难处,联系自己日常的行为表现,联系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考虑如何为父母分忧。

每个孩子给父母写了一段话,袒露了自己的心声和感受。

涵予同学写到:

我的妈妈不在本地上班,每天早上6点钟,当我还在睡梦中,她就踏上了火车,开始了去上班的路程。为了我的学习,每天晚上7点又坐火车回家,辅导我功课,就这样每天奔波在徐州和单位之间。

有一天,徐州下了大雪,望着窗外的鹅毛大雪,我以为妈妈今天不回来了。可妈妈还是冒着风雪赶了回来。妈妈的头上、脸上和衣服上都是雪,我心疼极了,忙帮着她拍打身上的雪花,眼泪却忍不住流了下来……

凯升同学写到:

现在,我才明白,原来我不情愿去上的辅导班花了父母那么多的钱……

有一首小诗说得好:“让他做事,让他在做事中明白责任;让他受苦,让他在受苦中懂得珍惜;让他失败,让他在失败中获得对失败的免疫;让他流泪,让他在流泪中体会泪水铸造的坚强;甚至可以让他受伤,让他学会体悟舔舐着伤口匍匐前行的伟大与悲壮……”体验触动心灵,才会被感动,才能懂感激。

孩子们的话写得情真意切,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红了眼圈,甚至流下泪来。打动我的是孩子们那一处处对父母难处的细节描写,他们观察到了,体验到了,这些感受在他们内心激荡,引起他们的反思……

在阅读的同时,我常常在想: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会有那么一个瞬间,他会突然长大!

上周五的家长会上,我把孩子们写的话发给家长,家长们静静地读着,很是动容,眼角悄悄地就渗出了泪花。很多家长提起笔,写下肺腑之言,给孩子回复。

珵蕴同学的妈妈写到:

孩子,以前,爸爸妈妈一直不希望你知道学习以外的事情,我们再辛苦、再艰辛都是默默地藏起来,不想让你过早地接触到生活的苦楚。孩子,你很棒,老师们把你教得很好,读到你稚嫩的言辞,妈妈觉得你长大了,能从身体力行和精神情感上安慰、帮助父母了,妈妈很感动、也很欣慰。

森瑞同学的妈妈写到:

孩子,读了你的信,妈妈知道你长大了。平时你的任性真的有点伤妈妈的心,妈妈对你是严格了一些,但因为你是男孩子啊,以后的路要自己走,爸妈不可能在你身边一辈子,对你要求高,是希望你以后做任何事,都能有所担当,先苦后甜,付出的必有回报。希望你记住:路要自己走,没有任何人会帮你走下去。现在爸爸妈妈为你付出再多、再累也愿意,因为我们想看到儿子最棒的一面,加油!加油!我相信你会做到,因为你真的已经长大了,该做大孩子该做的事了,期待你的改变!

阿根廷的盲人诗人博尔赫斯说:“从这扇门走到另一扇门就完成了一次宇宙旅行。”

这次的体验活动,也让孩子们在亲情里走了一遭,他们也有了新的体验和感悟,而只有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的东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获得,相信通过这次体验,他们也会将自己的感悟外化于行,内化于情,拨动心灵的琴弦,奏响动听的成长乐章。

集体备课责任人:    王银娣      个性备课责任人:    王银娣


审核人:张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