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铸魂 立德树人
鼓楼区校家社协同育人平台

思政课堂

徐州市民主实验学校:文以载道,大语文中的德育微渗透

2022-06-27  |  作者:杨琳    

【摘 要】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更肩负着“既教书又育人”的任务,努力发掘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资源,充分有效地进行德育微渗透,一、钻研教材,准确把握课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点;二、抓住课堂,在导入、诵读、作文教学中捕捉德育渗透的优美瞬间;三、延伸课外,在课外阅读和阅读文化创设中活化德育的渗透空间。文以载道,大语文中的滴水穿石、聚沙成塔的德育微渗透正熏陶着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提升着学生的品格,促进着学生健康幸福地成长!

【关键词】文以载道;语文; 德育微渗透

教基〔2017〕8号《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指出:课堂教学要发挥课程育人的主渠道作用,在各学科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中要将中小学德育内容深入落实、细化、渗透到教学环节中。而文质兼美的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中重要的一员,字里行间蕴含着责任、感恩、勇敢、爱国、环保、团结、诚实守信等高尚的道德情操,更要努力进行德育渗透

一、钻研教材,准确把握课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点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反复研读、钻研教材,准确地把握课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点,提前设计渗透方案,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和高尚的灵魂,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与世界相处的能力。德育渗透的篇目列举如下:

代表篇目

德育渗透点

《第一次抱母亲》

感悟天下母亲的博大与无畏,感恩母爱

《曹冲称象》

爱动脑筋,善于思考,懂得逆向思维。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给予和奉献是快乐的

《怀素写字》

认真刻苦、持之以恒、不断追求

《小蝌蚪找妈妈》《蜻蜓》

爱护小动物,增强环保意识

《小动物过冬》

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我不是最弱小的》

拥有爱心,自觉保护弱者

二、抓住课堂,善于捕捉课堂德育微渗透的优美瞬间

1、在导入中渗入德育情怀

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作者在撰写之初都有着自己的写作动机,而且作者均处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中,教学伊始就可以给孩子们进行相应的思想引导的渗透。比如说教学《滴水穿石的启示》这一课时,首先给孩子们PPT展示一滴滴水滴落在一块大石块上,石块上已被滴成一个大洞的图片和一张老奶奶在用一根铁杵磨针的图片,问孩子们:“大家说水滴可以把石块滴穿吗?铁杵可以磨成针吗?”孩子们说:“只要水滴日积月累不停地滴,便可以滴穿;铁杵只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磨,便可以磨成针,做事只要坚持不懈,就能成功!”我竖起大拇指道:“孩子们说得太对了,安徽广德太极洞里的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便是水滴锲而不舍滴穿的,已成为一大奇观。”这样的导入,自然而然地就把持之以恒的精神渗入了孩子们的心底。

2、在诵读中深化学生情感

语文课文的字里行间往往蕴含着文章的主要思想和要表达思想感情,可以让孩子们反复诵读去激发孩子们思想的火花,产生心灵的共鸣。比如教学《郑和远航》一文时,可以让孩子们反复朗读课文,特别是文章的最后一句话:“郑和远航,规模之大......直到现在,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充分感悟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从而培养孩子们坚韧不拔的品格。教授《父亲的菜园》一课时,学生通过研读课文,体验到辛勤劳动可以带给我们幸福美好的生活。

学生要充分阅读文本教材,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从而启迪孩子们智慧和心灵,内化为自身高尚的品格。

3、在作文教学中开辟德育的意境

言为心声,“文品即人品”,学生写作文即是在表达自己的认识、观点和思想,教师在作文指点和讲评中,除了要教给学生们斟词酌句和写作技巧外,一定要指导学生写作时立意要充满高尚的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抒发健康的思想感情,别人读后能丰厚其美丽的灵魂。写作的过程即是学生做人的一种历练过程和自我教育的过程。

比如游记类作文,学生们经常外出旅游,登山、玩水、赏美景......体验了大自然之美,写出了《美丽的潘安湖湖》、《登长城》、《草原之旅》、《游黄山》等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也激发了学生们对家乡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比如作文《今天我当家》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让我感动的一件事》培养了学生的感恩意识;《低碳生活从我做起》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我最崇拜的一个人》培养了学生们的向美、向善、追求好品质的精神。其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德育写作素材,学生们根据之构思作文,审视自我,校正了自己的精神航向,写出一篇篇表现自己价值观的文章,便是在塑造自己高尚的灵魂了,滴水穿石、日积月累,长大后自然会成为一位德才兼备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延伸课外,乐于活化德育的渗透空间

1、在课外阅读中捕捉德育的渗透亮点

阅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交流对话,书籍引领我们走向美好,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盈,对于可塑性很强的孩子们来说,更是如此。语文的学习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把指导学生的阅读实践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紧密结合起来。中小学九年课外阅读量需达到400万字以上,仅靠课内阅读是达不到的,需要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提高学生文化品味,积淀学生人文底蕴,促进学生个性和人格的和谐发展。

适合的教育需要适合的阅读,每学期一开学语文教师就要带领学生制定本学期的课外阅读计划,包括阅读时间、阅读书目、阅读目的、班级阅读活动、家庭亲子共读、师生共读等,每一位学生都要有阅读笔记(包括阅读摘抄、阅读习得、阅读评价栏目),并定期展览评比。在清早的晨会前可以开设经典晨诵300秒,低年级可以读《三字经》、《笠翁对韵》《唐诗三百首》等;中、高年级可以读《弟子规》、《论语》、《大学》等;下午小课开设10分钟“超级书迷对对碰”,学生们畅谈读书习得,讲有意义的事,讲英雄人物,讲科学现象......思维在这里碰撞,美好在这里相遇。

小学生必读课外书籍主要分为四类:故事类、文学名著、科普读物、文化教育,每一类书里都包含许多著名书籍,细细品读,均会从不同侧面促进学生品格的提升。比如读《三毛流浪记》可以激发学生们善良的同情心,学习三毛在逆境中仍然坚强、乐观、机敏、善良、幽默的精神。读《稻草人》可以学到稻草人的忠诚、善良、尽职的高尚品质;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可以学到海伦.凯勒的自信、乐观和坚强;读《昆虫记》可以激发读者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及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读《爱的教育》可以让学生对生活充满爱,爱自己,爱别人,不偏激,用善意的眼光看世界等等,可见课外阅读对于学生思想的德育渗透力量之强大。

丰富的语文课外阅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善于在课外阅读中捕捉德育的渗透点,使德育教育在课外阅读中更加形象化、立体化和生命化,学生的行为也会日渐优雅和高尚起来,受益终生!

2、在阅读文化中创设德育的渗透氛围

各学校要根据自己学校的办学理念,在校园文化中有机融入阅读文化,创设德育的渗透氛围,可以在校园里随处设置些图书漂流箱,花园里、小路旁、走廊拐角处......处处飘书香;各楼层充分利用空间,分类打造五彩斑斓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开放阅读区,分为国学阅读区、名人励志阅读区、科学阅读区等,各区域德育渗透点不同;各班级设有读书俱乐部,从名称、口号、目标到阅读感言,充分体现班级的特色阅读文化,我校的墨懿读书社、书香阁、万卷书社、阅来阅好等三十五个读书俱乐部让学生们每日畅享在阅读的世界中;学校低、中、高三个年级段的阅览室中午、下午分班级定时开放,小小图书管理员们忙得不亦乐乎!另外,还可以与当地的书城、书社建成联谊单位,创设研读基地,定期到这些书城、书店开展阅读游学活动。总之,要通过各种途径为大语文创设德育渗透的阅读文化氛围,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智慧地成长!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语文作为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聚焦了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更肩负着“既教书又育人”的任务。文以载道,语文学科从教材、课堂到课外进行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德育微渗透,创设着一种滴水穿石、聚沙成塔的大德育格局,实现着学生个体道德品质由量变到质变的良性提升的教育过程。文道结合,让我们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大语文中熏陶学生的思想,净化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品格,那将是一件多么功德无量的事情呢!

參考文献:

[1] 教基〔2017〕8号《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2]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3] 张世宾: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点滴尝试.2013-01-18

审核人:郑国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