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铸魂 立德树人
鼓楼区校家社协同育人平台

思政课堂

徐州市祥和小学校:信息化手段为帆,助力学生想象性思维远航——浅谈德法课与信息化融合对学生想象性思维的培养

2022-06-26  |  作者:李玮    

随着课程改革地深入推进,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和高阶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成为主导,它以未知而教,让学生为未来而学。发展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首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想象性思维能力。

所谓想象性思维指的是人体大脑通过形象化的概括作用,对脑内已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或重组的思维活动。想象思维可以说是形象思维的具体化,是人脑借助表象进行加工操作的最主要形式,是人类进行创新及其活动的重要的思维形式

在现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对学生的想象性思维进行培养,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亟需研究的课题。下面以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制》教材为例,谈谈如何通过与信息化高度融合,对学生想象性思维进行培养的思考。

一、多媒体展示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道德与法治》作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道德认知,并形成法治意识的课程,是内在于学生的生活之中的。但是作为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生活世界比较狭小,有时候单纯地让学生通过生活去进行学习和想象是很难达到的。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借助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让学生通过听、看, 从而激发想,也就是说,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头脑仓库中存储有关内容,并通过这些内容的刺激,构筑新的形象。这种支架的搭建,让学生的想象从无到有,从弱变强。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第10课《家人的爱》时,有个板块叫“让家人感受到我的爱”,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爱”这个词是模糊的,如果单纯的让学生想象家人在什么情景下会感受到自己的爱,其实是个很难操作并且不容易让学生产生心灵震动的。

   在这种情况下,借助多媒体手段,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的场景、录像呈现其他孩子的做法、播放父母给自己的留言等等方式,先打开学生的思路,再让学生进行画面的想象,就为教学打开了一条通道,不仅让学生的想象有了有力的支撑,而且在想象的过程中有了具象的呈现,让学生得到的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思维的习惯。

二、交互式白板让留白成为学生想象的翅膀

康德说:“想象是直观中表现一个本身并未出场的对象的能力。”这种意义下的想象不是对一物之原本的摹仿或影像,而是把不同的东西综合为一个整体的综合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想象性思维,其实是在为学生形成一种综合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学生通过想然后转化成为行,最后上升为德的一种表现。

刚才我们提到,新品德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从知识道德走向生活道德,引领儿童选择、建构有道德的生活方式,向着有道德的生活世界回归。新教材中的留白,就是儿童回归生活,拓展教材的重要载体。

在进行德法课留白教学时,如果只是靠老师的讲解让学生去进行拓展、想象,很难达到教材所希冀达成的教学目标。而交互式白板的使用,正好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交互式白板融合了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与通信技术,是计算机的一种输入输出设备,是人与计算机进行交互的一种智能平台。在引导学生对留白进行想象时,通过让学生在白板上画、写、涂、演示等等操作,激发他们对留白部分的想象,从而扩展思维的宽度。

例如在学习《花儿草儿真美丽》一课时,可以通过让学生在白板上画出自己喜欢的花儿,让学生感受花儿带给大自然的美丽,并通过自己的想象,向大家描述这种美丽与和谐;而在学习《可爱的动物》这一课时,也可以借助交互式白板,让学生在白板上画图,其他同学抢答他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抢答的目的是为了在这个学生只画出一点特征的情况下,让其他同学脑海中就产生一种整幅的画面,由点及面,想象出不同小动物的不同特点。

道德的培养,是从内而外的,必须是学生由自身出发形成的。学生只有在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所传递的价值观产生心理认同,才会在行为上表现出一种自觉。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积极体验,积极想象,从而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所以,在德法课上,借助交互式白板,就是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引导自我的行,并在形成良好德的基础上让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三、微课展示将学生的想象推向深入

想象性思维作为一种高阶的思维方式,它的基石是自由,它的动力是好奇,它的要义是发现,而它的旨归是创造。也就是说,在对学生进行想象性思维的培养时,我们要让学生保持一种自由的学习状态,以他们的好奇心作为起点,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最终指向学生的创造。在这一点上,微课的出发点和它不谋而合。微课作为一种数字资源,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的。微课呈现的是一种“碎片化”的教学内容,它往往是针对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方面,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自由地进行选择。同时,微课一般比较短小精悍,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产生兴趣,从而不断去探索和发现,最终形成自己的创造。

例如在教学《可爱的动物》一课时,有个板块是“别让自己受伤害”,通过微课录制和不同动物不同的相处方式,让学生观后进行想象,如果不这么做,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又如在《风儿轻轻吹》一课,可以录制一节“和风儿一起玩”的微课,让学生在微课的指导下,想象还可以和风儿一起玩什么,怎么玩。想象的过程,就是把学生的课堂生活与家庭、社会生活有机融合的过程,也是学生想象思维向纵深发展的一个有利时机。

借助信息化手段,对学生想象性思维进行培养,其实就是借“他山之石”以“攻玉”。无论是多媒体课件还是交互式白板,亦或是微课,都是一种学习的手段,目的是通过这样的体验,让学生的想象有所依、有所据,最终形成一种思维的能力,从而让这种想象的能力伴随学生的一生,让他们在想象的世界中徜徉,享受想象带给他们的快乐和幸福。

此文章发表于《教育信息化论坛》杂志2019年下半月总第40期

审核人:李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