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2020年江苏省课程基地建设项目工作,丰富基地建设路径,4月27日,鼓楼区玉潭实验学校“琢璞成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基地”项目组、泉山区淮西小学”爱国主义教育课程基地”项目组以“建设共同体”形式自主举办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联合教研活动。连云港市教科所姚玉琴所长、徐州市教研室教研员左兆军老师、鼓楼区教研室查晓红主任等三位专家参加研讨,玉潭学校陈亚校长与淮西小学郝敏校长带领各自团队主要成员参加会议。徐州市教研室课程教研员韩秋红老师主持会议。
活动分为课例展示、项目推进汇报、专家点评三个板块。
板块一:课例展示
玉潭学校刘小菲老师、淮西小学王娅老师分别执教了课例《家》(五年级)和《纸和我们的生活》(三年级)。刘老师通过创设情境,设计汉字探究、景点导游、故事讲述、手语表演等学习活动,由“家”及“国”,递进激发学生家国情感。王老师以链接学生生活经验为起点,以“纸”为线,以”小组合作”的教学组织方式,让学生在互学、互评、展示中触发思维,产生“人的创造如何改变生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度体验。

板块二:项目推进汇报
单静老师(玉潭学校)、魏蓓副校长(淮西小学)代表各自学校进行了项目推进的阶段性汇报。
板块三:专家点评
连云港市教科所所长、连云港市教育家型共同体“小学道德与法治工作室”负责人姚玉琴老师先就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她结合具体案例,从“塑造学科融合之魂,开启学科融合之眼,明晰学科融合之法,体悟学科融合之道”四个层次,对小学道法课程实施提出可行性完善策略。她尤其强调优秀传统文化视野下小学道法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徐州市教研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左兆军老师认为,项目选题体现了两所学校高度的育人站位,两节课例展示了教师良好的教学素养。他同时也指出,学科融合样态的课例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要清晰目标、超越“碎片化知识”,能从尊重儿童认知规律的视角系统设计教学,让“法治”更“柔和”的走近儿童,让孩子们深刻体验“道德”的“纯粹美好”,“法治”的“公平正义”。
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查晓红主任从学科特质、主题驱动、链接生活、关联思维、家国情怀等方面,对项目研究给予指导。她鼓励玉潭学校还要组织团队进行项目攻关,以更显著的成果进行区域性展示。
韩秋红老师对参加本次活动的专家、项目团队表示感谢。她说,这次联合教研体现了“基地共建,资源共享,质量共生”的项目共同体建设新思路,也表明基地的高质量建设离不开教研支撑、专家引领。
活动结束后,玉潭学校随即围绕专家意见进行反思梳理,以主题沙龙形式总结学习收获。这种“聚焦问题——对话交流——深度学习——反思总结”的具身式联合教研,让项目团队进一步明晰思路,激发了持续研究的热情和动力。
“正是暖阳破雨时,跨区联动奏华章。玉蕴深潭呈璞质,我以良工巧雕琢。”全体玉潭人将在专家引领、项目推动下,海纳百川,不断积聚生长的力量。